
此次参赛的教学案例《健康童鞋的数字化开发》(16学时)选自国家级骨干专业——皮具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鞋靴设计与企业实践》。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该项目团队探索以“儿童脚型测量分析——童鞋健康结构设计——童鞋大底3D建模——帮面系列设计——虚拟仿真产品制作”为流程、以“使用者为中心的童鞋产品设计”为载体,以掌握数字化开发技术应用为核心技能,引导学生根据客户脚型数据进行绿色设计、科学开发,学生逐步达到童鞋设计岗位的相关任职要求。

健康童鞋设计作品
一个好的团队,即便人少,也可抵得过千军万马。古人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段娜团队也是如此。
在整个项目团队中,段娜是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更是课程案例负责人。她深耕专业十几年,又有在百丽集团担任时尚中心主管的经历,对鞋类设计有着过人的敏锐性。
团队成员陈慧慧,是艺术设计学院专任教师,具有国家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更曾在企业担任技术总监,有着丰富的企业经验和数字化开发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卢磊,是皮具专业教研室主任,能熟练操作三维建模软件、CAD软件等,具备高超的电脑制图技能;玄颖双,是视觉传达教研室主任,具备较强平面设计能力,擅长应用新媒体将产品创新点传达给顾客,变成商品推广。

从左到右:卢磊、段娜、陈慧慧、玄颖双
四个人的组成,有跨界、有分工、更有合作。负责人段娜提到团队成员,言辞间充满了感激:“准备比赛的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一赛,一赛一年!但是因为团队有高度的共识,有同样的目标,认为我们一定能成功,一定可以做好,信念就是最大的力量。”
段娜认为,这次比赛能拿一等奖有三点经验非常重要:一是选择擅长、熟悉的领域;二是团队要四个人目标高度一致,拧成一股绳;三是相信自己的成员能够成功、要有信念。

值得一提的是,该参赛项目团队早在2020年就在广东省省赛和国家遴选赛均拿到一等奖,但未能代表广东冲击国赛。2020年9月,同一班人马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决定重整旗鼓、再战一年,重新投入新一轮的国赛准备,但这次,他们选择了全部推翻重来。从课程选择到项目选题到教学设计,都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定位。
这次他们请教了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张来源教授,张来源提出,选题只注重设计时尚外观还不够,要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着手重新思考。一语惊醒梦中人,段娜团队立马作出调整,打破重建,从零开始。

选题要更聚焦、更体现适应产业升级的人才需求。带着这个想法,段娜带领项目团队赴百丽、李宁、安踏、天创、江博士等著名鞋类公司调研,与一线的技术总监沟通交流,切实了解受众所需。最终得出结论:鞋子特别是童鞋既要“好看”也要“合脚”。而“合脚”则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获得精准的足部数据,方可达成目标。带着同样的信念,最终国赛参赛课程设计实现了“技术融入艺术,科技融入创意”。

赴安踏公司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