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新技术变革下会计人才“分类分岗分阶”培养创新与实践
发表时间:[ 2022年11月16日 15:31 ]    浏览次数:[ ] 分享到:

新技术变革下会计人才“分类分岗分阶”培养创新与实践

 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群一直致力于探索高职智能财务人才特色培养,逐步构建形成了“分类分岗分阶”数字化财务人才创新培养体系。该体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新模式,面向不同会计岗位需求,构建模拟、真实、综合、新岗位、理论提升进阶培养的路径,提高了数字化财务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实现了专业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专业入选国家骨干专业、省十三五优势专业,教师培养基地入选国家级会计专业双师培养培训基地,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案例,此外多个项目入选省级财务共享实训基地、省级智能财务产教融合基地、省级智慧财经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高职财务数智化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省级云财务校企协同育人项目等,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该体系2017年开始实施,成效显著。

图1:会计人才“分类分岗分阶”创新培养体系图

一、会计人才“分类分岗分阶”创新培养体系

(一)通过分类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进一步增强学习主动性。增加学习要素供给,扩大学生选择权。一是激发内生动力,在素质拓展培养上设立“五金班”,实施“五维”培养。即以训练财经基本技能的金手指班、培养职业素养的金礼仪班、培养表达沟通能力的金口才班、强化身体素质的金体育班、培养综合素养的金名片班,学生自主选择提升,强化特长和职业基本技能。二是提升外在职业发展吸引力,专业上分企业会计和金融会计方向,供学生选择实施定向培养。分类选择的吸引提升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通过分岗教学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岗位匹配度,强化了技能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有机体内各载体分岗位培养,会计工匠班模拟出纳、成本等传统岗位;会计实战班处理成本、往来等真实岗位业务;现代会计学徒班按照企业需求,培养真实岗位综合能力;云财务卓越班处理智能财务、财务大数据等新岗位真实技能。开发岗位职业能力等级匹配矩阵图,据此梳理教学内容确保改革落地。与教育部X证书衔接,实施书证融通。

(三)通过分阶设计逐级递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从模拟到实战,从综合岗位能力到新岗位技能,再到理论提升,校企合作分阶培养,逐步提升职业能力同时,注重思维训练。具体为,云上物联模式-模拟技能:与中教畅享合作设立现代会计工匠班模拟训练岗位技能;工作室模式-真账实操:与浙江衡信公司组建会计实战班训练真实岗位技能;现代学徒模式-岗位综合实践:与百世集团等企业组建学徒班培养真实岗位综合能力;产业学院模式-新技能培养:与用友新道公司组建云财务卓越班培养新岗位技能;精英培养模式-理论提升:与会计网校合作组建启航班深化会计理论;订单培养模式-卓越培养:与浙商银行合作组建订单班,培养银行会计精英,逐阶递进不断提高挑战度,培养高阶思维,提升职业能力。

二、会计人才“分类分岗分阶”培养创新之处

(一)完善校企合作有机体,形成了“需求导向、多元互补”的新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坚持需求导向,构建新模式。与金融机构开展订单班培养,满足金融机构人力资源需求。开展第三方测评,组建现代会计工匠班,充分利用企业技能测评系统检验学生技能水平。引企入校,与浙江衡信科技公司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会计工作室,开设会计实战班,实现校内真账真做。与多个企业开展现代学徒班,满足企业个性化会计人才需求。与用友新道科技股份公司合作,建设用友新道云财务产业学院,组建云财务卓越班,培养会计新技能;与中华会计网校合作,组建会计精英启航班,有效利用企业数字化考试资源。多元互补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优势资源互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图2:分岗分阶培养多元互补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二)建立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等级匹配矩阵图,探索了教学内容开发新路径。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均按岗位开展人才培养,按照模拟岗位、真实岗位、真实综合岗位、新技能岗位,会计精英启航班逐阶设计,注重学生理实一体化培养。开发每个岗位职业能力等级匹配矩阵图,按照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对职业能力细分为若五个等级,进而转化为学习内容,通过逐级开发让岗位职业能力对接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探索了教学内容开发的新路径。

图3: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等级矩阵图

(三)实施“过程+结果评价”贯穿始终、”增值+综合评价”强化应用,构建了全学业周期“1234”敏捷型评价新体系。坚持学生成长一个中心,校企双元师资团队按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延学三阶段,按过程、结果、增值和综合四个方面建立多维多元立体化评价体系。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平台和自动评测系统,课中通过知识监测平台、智能实训平台、真实岗位业务处理系统,课后通过1+X证书平台进行评价,整体上过程评价、结果评价贯穿始终,在逐阶递进中根据成绩提升进行增值评价,真实岗位处理融入综合评价,把知识、技能和素养评价落到实处。

图4:全学业周期“1234”敏捷型评价新体系

(四)建设虚实结合的智慧财经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打造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新环境。按照企业财会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建设省级智慧财经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包括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智能财务产教融合基地。通过VR等技术,在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财务共享中心、财务机器人实训中心、业财一体化实训中心、智能财务决策中心,学生实践全面开展仿真实训。在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会计工作室、财务大数据中心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建设真实财务部门和岗位,学生进行真是业务处理,年均实现收入20余万元。从仿真到真实岗位建设,为学生提升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三、会计人才“分类分岗分阶”培养成效

校企双元实施“分类分岗分阶”特色培养,解决了会计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匹配度不高、学生高阶思维训练不够等问题。实施五年以来,人才培养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尊重学生个体,素质提升分类和专业分类自选,从被动到主动,实现由外到内学习动力转变。二是面向新岗位新技能,学生从学习者到职业人,逐步实现角色转变。校企双主体育人,一大批学生进入金融订单班、企业会计学徒班等,未毕业已先高质量就业。三是建立岗位职业能力等级匹配矩阵图,实现了教学内容迭代方式转变。

具体成效有:

(一)学生受惠,卓越成才。五年来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金手指班学生多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银行职业技能大赛,五年来取得国赛一等奖5项,省赛一等奖10项。现代会计工匠班学生参加财会、税收类相关大赛,获得国家赛项一等奖10余项,获得省级大赛一等奖50余项。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省挑战杯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学生胡文帅被评为2020年度“最美职校生”“最美创业生”并赴京发言,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高度肯定;5年来入选金融机构订单班学生1100余人,顺利就业97%以上;现代会计工匠班、会计实战班通过率93%以上;入选学徒班、财务卓越班就业率100%;入选会计精英启航班学生1800余人,考试通过达到83.33%。学生自主选考的9个教育部X证书,通过率97.87%,其中智能财税等6个证书通过率100%,居全国第一。

(二)教师发展,成名成家。培养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会计类专业带头人4人,校企合作开发教材40余部,其中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2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9部、浙江省新形态教材17部。教师申报相关教学研究项目省级6项,厅级25项,校级40余项。

(三)示范引领,共同发展。专业入选国家骨干专业、省十三五优势专业,校企合作建成国家级会计专业双师培养培训基地、省级财务共享实训基地、省级智能财务产教融合基地、省级智慧财经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高职财务数智化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省级云财务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各1个,分类分岗分阶培养智能财务人才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案例。平均每年来校交流学习学校50家以上,选派教师赴青海和新疆对口院校、以及省山海协作对口学校支援专业和课程建设。发挥全国高职院校会计系主任联席会主席单位、国家级和省级双师培养培训基地作用,每年为全国、全省职教师资提供培训服务,推广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广受好评。

(四)社会赞誉广泛,传递职教好“声音”。专业“分类分岗分阶”人才培养得到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浙江工人日报》《中国信息化周报》等多家媒体先后相继报道了会计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成效,会计学生案例在《中国青年报》、新华网、新浪网等30余家媒体报道。

(王忠孝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教授,选自中国教育在线))

上一条:陈子季|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下一条:高水平职业院校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本站自:2018-1-1起IP访问量次, 当前在线人数0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 2019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一号    电话:029-33732500  33732444  33732000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06007066号-1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