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职业教育今后怎么走、怎么办、怎么趟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吴岩副部长表示: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职业教育是“铜腰”,职业教育上连高等教育、下接基础教育,是教育中间的腰。我们说一个人如果腰不好,他就站不直,站不直他就挺不起胸,抬不起头,他脚底下就有可能拌蒜、站不稳。职业教育发展好了就是“中国教育的脊梁、脊柱、中坚”,所以,我们是“豆腐腰”还是“铜腰”,就看我们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
我们不仅规模最大,还要质量最优,而真正要把质量做优,没有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只能是把优变成墙上挂的图,只能是脑子里想的梦,而变不成现实,所以职业教育要真正高质量发展,必须走产教融合这条道路。因此,今天我们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就是让职业教育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铜腰”,成为脊梁,成为我们说的中坚。
如何建设“铜腰”一样的中坚力量的职业教育?
吴岩副部长指出:我们需要苦练内功,我把它叫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基建。这个新基建有五大任务。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职业教育把专业连和产业链紧密对接靠什么?两个不同的个体真正能融合靠什么?靠共同体,靠专业建设,把产业链与专业连对接起来,如果失去了这个,是不可能建好的,我们要把专业变成“金专”。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职业教育的课程要紧密地结合产业发展而设立、而推进。如果我们的课程讲的跟实际南辕北辙或者“两张皮”,那我们的课是非常麻烦的问题。我经常讲,“教改教改,改到深处是课程”,真正在学生身上发生化学反应、真正发生质量跃升的必须是“金课”,怎么能把我们的课变成“金课”?就是产教融合、共同建设。
“教改教改,改到痛处是教师”,真正决定质量的是教师,而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如果没有产教融合“双师型”,那只是在黑板上开拖拉机、黑板上制造、黑板上种地、黑板上上天。因此,产教融合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把师资队伍的老师变成“金师”。
“教改教改,改到难处是实践”。实践是我们的短板、软肋、弱项,如果没有实习基地、实践基地、实训基地里的真刀实枪的干和练,那我们怎么能够培养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我们要把实践这件事情的基地变成“金地”,它的成色要足、它的实践要强。
教材就像剧本一样,“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再好的演员跟导演没有好的剧本也编不出好的作品,也呈现不了一个经典的、精彩的、精致的作品,而教材对于我们人才培养就是“一剧之本”。“教改教改,改到实处是教材”。谁来编教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来编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教材与实际相联系,否则我们现在的教学、我们的教材就会“既没有吃过猪肉,也没有见过猪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