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政策建议
发表时间:[ 2023年11月24日 08:20 ]    浏览次数:[ ] 分享到:

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涉及多元主体,这决定了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复杂性,围绕“怎么建”“如何管”“如何用”三个方面,针对不同类型教材,提出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依托规划教材,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材质量

2023年6月公布的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共有7251种教材入选,其中包括314种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类获奖教材和44种127册立项建设的中职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材。未来要持续发挥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优质教材、教材国奖获奖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采用培育与遴选相结合的方式,统筹规划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不同形态教材,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材质量。

1.对于不同层次教材的规划建设

要根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一体化设计中高本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促进不同层次教材之间的衔接。注重中职教材的基础性,注重高职教材的专业性,重点建设一批高职本科教材,满足职教本科学校教学的需求,确保专业课教材满足不同层次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需求。

2.关于不同类型教材的规划建设

国家层面针对职业素养类、公共课类等数量大的教材要进行系统规划,防止同质化严重、有数量无质量等现象。省级层面要根据国家有关要求,负责本区域学校实际,统筹规划本省公共基础课教材建设,避免与国家规划公共基础课教材重复建设。

3.加强不同专业教材的规划

国家层面要建设一批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专业课程体系“基座”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结构内容相对成熟定性,“塔尖”的专业拓展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应随技术更新、产业需要实现短周期、大体量、多形式更新。鼓励建设教材配套数字教学资源。同时覆盖不同专业,开发编写填补空白性质的教材,满足不同层次、类型学生学习的需求。

(二)围绕教材质量,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决定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职业教育教材涉及多元管理主体,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类型教材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管理,从而保障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1.多主体分级管理,统分结合

一是明确国家、地方、学校不同主体的管理职责,处理好“统”和“分”的关系,形成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合力。国家层面,在国家教材委的统筹规划和指导下,针对性出台政策意见、组织项目活动,不断完善教材建设与管理顶层设计,发挥课程教材研究所、国家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基地等国家职业教育教材专业研究机构以及行指委、教指委等专家和组织的力量,做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导工作。省级层面,各地要明确职业教育教材负责机构,建立省级教材委员会或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压实责任,根据本省产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本省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选用、审核等工作。学校层面,各职业院校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做好教育教学一线教材建设与管理,建立校级教材委员会,注重教材的选用和使用工作,实施教材选用备案制度,对使用的教材质量进行动态监测。

2.坚持分类管理,因地制宜

一是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公共课教材、专业课教材的选用。中职三科教材必须使用国家统编教材,高职学校必须使用国家统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职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教材须在国家规划教材目录中选用。职业院校专业核心课程和高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原则上从国家、省级规划教材目录中选用。目录中没有的教材,应优先在职业院校教材信息库中选用。二是公共基础课程教材需要系统设计、层层落实。国家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教材建设与管理。加快公共基础课教材的编写工作,地方层面要做好统筹管理和落实工作。推动各学校严格落实公共基础课教材的管理、选用和使用工作。学校层面要做好课程教材的选用、使用工作,用好教材。三是依托国家规划教材,全面提升专业课教材质量。国家层面统筹推进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关注新兴行业、重点行业领域,前瞻布局、分批建设重点领域专业教材,同时,鼓励地方、职业学校、研究机构联合行业企业,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开展职业教育教材理论研究等。

(三)实施教材使用监测,完善教材建设与管理闭环

建立职业教育教材使用情况监测机制。《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将教材工作作为教育督导和学校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各类教材特别是境外教材、校本教材的监管。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职业教育教材监测体系。对职业教育教材使用情况实施监测,确保不同类型教材选用使用科学规范。

1.统编教材实现统编统审统用

依据中职三科课程标准,国家层面将组织统一编写、审查和使用中职三科教材。在坚持中职三科教材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适宜性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创造性转化,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在教材内容上,推进职业精神的有机融入,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意识,加强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材结构上,探索以模块、任务等方式组织、呈现知识;在教材呈现方式上,注重联系中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把抽象概念转化成生动案例,注重引入工作情景。

2.完善公共基础课教材

要组织研制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各省按照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统筹规划建设本省公共基础课教材,严格审核教材,加强教材使用管理,确保学校层面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程。各学校需要合理设置公共基础课程的数量和结构,保证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夯实学生基础。

3.规范专业课教材选用使用

严格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和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原则上从国家、省级规划目录中选用。要严把教材选用关,对选用教材进行备案,确保学校选好、用好教材。在专业课教材使用过程中,鼓励各校建设数字化教材选用管理平台,建立教材使用实时反馈机制,动态监测教材使用情况并反馈教材出版单位、教材编写者,促进教材质量提升。

节选自: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逻辑起点、基本思路和实践路径 (作者:邱懿, 徐晔.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 (23): 5-10.)

上一条:把握数字时代新机遇 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在2023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的报告
下一条:【教育改革】教育部:“一体两翼五重点”建立现代职教体系

本站自:2018-1-1起IP访问量次, 当前在线人数0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 2019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一号    电话:029-33732500  33732444  33732000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06007066号-1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