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高职数字化教材建设机制的构建
发表时间:[ 2024年06月17日 15:28 ]    浏览次数:[ ] 分享到:

作为数字技术和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高职教育数字化教材成为我国新形态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知识传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在新时期,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数字化教材的建设质量,需要教材建设者全面规划,持续深化校企合作,统筹各项教育资源,创新多元开发联动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审核,建立健全教材选用机制和质量评价机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教材开发建设的激励机制。通过全面完善数字化教材的建设机制,激发教材开发和建设的内生动力,促进高职教育数字化教材质量的持续提升,为高职教育“三教”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注重前期规划,建立教材开发机制

调查研究和规划设计是高职教育数字化教材开发的先导性工作,决定了数字化教材建设工作的总目标和基本思路。在数字化教材前期规划环节,需要开发主体责任单位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统筹为主、统分结合的工作思路,科学制定教材的选题、编写、审核、出版、选用、更新和监督评价等各个环节工作,建立教材开发规划运作机制,明确数字化教材开发建设的方向和定位。首先,在进行数字化教材开发工作之前,需要高职院校和出版单位工作人员开展基础性调研工作,需要了解数字化教材开发的难点和基本流程,掌握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动向,熟悉企业岗位对从业者的知识和能力需求,从而制定出明确的工作标准和开发流程,为数字化教材开发建设的全过程提出规划设计。其次,相关单位需要组织教材开发人员研究相关的开发与建设标准,包括职业资格标准、专业课程标准、数字技术标准、平台建设标准和出版发行标准等等,确立数字化教材的具体建设标准,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南。最后,目前数字化教材开发的主要负责单位是高职院校,在前期规划工作中需要协调行业企业、出版单位、网络平台、数字技术公司等相关责任主体明确目标、统一行动,建立多方责任主体的协作开发机制,将教材开发的目标逐步落实到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确保教材开发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多元联动机制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类型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为了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能够胜任企业岗位职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数字化教材开发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协同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出版机构工作人员和数字技术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共同组建教材开发团队,建立多元开发联动机制,为数字化教材的出版建设提供保障。首先,组建由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出版单位和技术公司专业人员构成的数字化教材开发建设团队,团队成员需要平衡职称、学历、专业、年龄和性别结构,确保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能够统一行动、各司其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次,明确团队成员的工作分工,高职院校一线教师需要知识体系的构建和逻辑框架的编排,行业企业技术人员负责产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典型案例的融入,出版单位工作人员负责教材结构的设计以及相关模块的组织安排,数字技术人员负责教材内容的立体化呈现和网络平台的技术开发。最后,在教材开发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师资培养联动机制,通过专家座谈、技术培训和企业顶岗实践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参与教材建设,帮助青年教师熟悉企业岗位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流程,增强青年教师的数字化教材的编写及实践应用能力,促进数字化教材开发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质量审核,构建教材出版机制

是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否体现产业领域的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是否满足行业企业岗位技能的需要、能否符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和日常教学的需要数字化教材编写质量等关系到教材建设工作的成败,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多方主体全面加强教材质量的审核,构建数字化教材出版发行工作机制,确保教材的编写质量和建设水平。首先,需要高职院校协同出版单位及行业企业对数字化教材的内容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审核,审核数字化教材的选题、思政、内容、技术和结构编排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教学标准,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直接对编写团队进行信息反馈并督促整改,从而确保合格的教材进入下一道建设流程。其次,出版机构需要切实履行教材出版的“三审三校”制度,完善数字化教材审核勘误的工作机制,通过出版前的全面审核减少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的差错和纰漏,通过层层把关、逐步完善,全面落实工作人员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推动教材出版发行机制的良性运转。最后,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专家对已出版的教材规格进行审核,根据已出版数字化教材的使用功能和适用范围,对教材的专业知识覆盖面、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教材的使用功能和网络平台操作的便利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依据相关的国家教材质量标准来确定教材的质量等级,从而为职业院校的教材选用提供依据。

四、改进管理制度,落实教材选用机制

数字化教材开发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迫切需要,只有将教材投入教学使用环节才能体现出数字化教材的使用价值,从而发挥数字化教材知识传播和价值传递的作用。在高职院校教材征订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教材选用管理制度,落实教材选用机制,为学校的日常教学提供保障。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成立专门的教材征订选用审查委员会,该委员会可以抽调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材开发经历的校内外专家组成,每学期对任课教师提交的预征订教材进行详细审核,根据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严把教材的质量关,增强数字化教材的适用性。其次,高职院校成立的教材审查委员会还负责对本校教师开发的数字化教材进行全面审核,对教材内容的政治方向、文字表述、图表数据、典型案例以及内容的呈现形式等要素进行详细审核,审核过程中遇到有问题的教材立即通知整改,并落实编写人员与审核人员的工作责任制,确保投入使用的数字化教材能够充分体现出知识性、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最后,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教材征订选用和数字化教材开发建设资源库,对于各类征订使用的教材和校内人员开发的数字化教材分别登记入库,对于每类教材的具体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且委派专职管理人员对入库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并负责与教材开发人员及出版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提升教材使用的规范性和时效性。

五、确立质量标准,完善评价反馈机制

通过对高职教育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出版、发行、选用等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够为教材的最终使用提供规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保证,但是教材本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需要在教材投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完整体现出来。因此,为了全面展示高职教育数字化教材的开发质量,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逐步完善教材评价机制,通过确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构建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对数字化教材实施客观有效的质量评价。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组织专家团队,依据数字化教材的内涵和本质特征,采用定性和定量等多种手段,对数字化教材的直观性、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和适用性等多个维度设立评价指标,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为数字化教材的质量评价工作提供方法和依据。其次,建立以高职院校师生为主体的多元教材质量评价组织对教材质量进行评价,该组织中需要有数字化教材使用的广大师生,同时还应包括数字化教材的开发人员、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出版单位工作人员、数字公司科研人员、主管部门管理人员和教材开发研究人员等等,评价人员在对教材反复研读或使用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评价标准对教材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后,对于教材质量的评价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给教材开发团队反馈意见,监督教材开发团队进行及时整改落实,从而促进数字化教材高质量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六、规范内部治理,优化专项激励机制

高职教育数字化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在此工作过程中需要投入教材开发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涉及多个责任主体,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得以实现。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发高质量数字化教材,使得整个教材开发和建设过程实现良性循环,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规范内部治理,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等多种方式来优化专项激励机制,促进数字化教材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通过政策扶持来鼓励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将教师开发建设数字化教材所取得的成果与教师个人的职称评审、岗位晋升和绩效考核等事项直接挂钩,加大对教材建设成果的奖励力度,激励更多的教师参与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教材开发建设水平。其次,设立数字化教材开发专项资助基金,对教材的开发建设工作进行资助,通过开展教学项目的方式引导校内教师进行教材建设项目申报,对教师的数字化教材开发建设活动予以指导和帮助,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对外交流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事业成就感。最后,积极探索数字化教材建设成果的付费使用制度,根据市场化机制的运行规律,对教材开发者进行产权保护和经济补偿,从而减缓教师的思想顾虑,激发广大高职教师参与数字化教材的内生动力,从而促使教材建设沿着科学的轨道稳步推进。

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14期)

上一条: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报书
下一条: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锚定核心 全要素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

本站自:2018-1-1起IP访问量次, 当前在线人数0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 2019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一号    电话:029-33732500  33732444  33732000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06007066号-1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