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五年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深入实施“五位一体”厚德育人工程,有力推动了学校“大思政课”建设,思政课建设取得诸多实效。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全方位把牢“方向舵”。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思想引领。严格落实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抓思政课责任。学校成立了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思政工作专题会议。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一个议题讨论思政课建设,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一个议题推进思政课建设,党委书记每学期至少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一场现场办公会,牵头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工作。严格落实校领导听讲思政课制度,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听思政课;落实领导班子联系指导教研室制度,定期参加集体备课;全校处科级干部连续多年开展听思政课活动,在全院树立 “大思政课”育人理念,汇聚育人合力。二是规范机构设置,完善制度保障。学校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列为学校党建工作要点,按标准配齐了党政领导班子,依课程分别设置教研室4个,形成了党政分工合作、 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按照每生每年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专项经费的安排使用明确,做到了专款专用。先后出台《“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施方案》《党政领导、处级干部听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等10余项制度,全力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等特色实践教学活动
——开足开好思政课,创新形式夯实“主渠道”。学校牢牢把握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把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作为重点,实施思政课创优计划,积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一是加强课程建设,拓展教学资源。学校按要求开足4门思政课为公共必修课,同时围绕“四史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设了选修课,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必修+选修”课程体系。通过整合校内外思政育人资源,建立了校内实践教学点6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依托学校特色专业、企业资源,打造专业特色思政课,立项建设“三进”省级精品思政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精品在线课程6门。建强网络思政平台,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微信公众号,结合党史、校史、行业发展,打造“党史知多少”“大学生微宣讲”“师生有话说”等系列活动,着力打造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的“云上大思政课”,进一步拓展思政育人范围,提升思政育人实效。二是丰富实践形式,创新教学模式。实施课堂革命,积极探索问题引导式、案例解析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模式,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师生互动、全员参与转变。组建了红色研习社,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宣讲。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等特色实践教学活动,坚持“文林思政大讲堂”常态化,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劳动模范、党代表等为师生作思政讲座,每年宣讲20余场,受众1万余人。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红色舞台剧、剧本杀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获得感。2023年12月,编演展演了大型舞台剧《寻找思想之光》,通过舞台实践将艺术演绎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用鲜活生动的案例故事打动人,用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吸引人,将思政教育与艺术表演创新性融合。三是先进典型辈出,育人实效显著。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教育的熏陶浸润,激励引导学生树立了“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据统计,学校学生的志愿服务、学雷锋等公益活动参与率由2019年的51%提高到2023年的83%,被媒体报道的我校学生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30余次,10名学生荣获全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相继涌现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陕西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青年”“陕西省创业明星”等一大批优秀典型,每年都有近百名陕财学子参与西部计划、携笔从戎。在近几年的陕西高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荣获团中央表彰5项、省级荣誉35项。“懂礼仪、上手快、肯吃苦、能力强,德能并重育人理念效果显著。”根据多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高达93%。
学校“大思政课”厚德育人教师团队被授予“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配齐思政课教师,多层次建强“主力军”。学校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力军”作用。一是专兼结合,协同育人。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足专职思政课教师,为专职思政课教师每人每月增加专项岗位津贴800元。制定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实施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团队建设,特别是加大科研团队、教学团队、教学骨干等的培养建设力度。主动盘活校内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校内兼职教师“协同军”作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聘请了19名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作为我校特聘思政课教师,经常性进学校参与思政课教学,形成专兼结合、协同育人的良好态势。二是名师引领,示范带动。2022年,学校思政课教师团队获批陕西高校思政课省级名师工作室,2023年,学校“大思政课”厚德育人教师团队被陕西省教育部门授予“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连续7年参加陕西省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共有4人获得“教学标兵”称号,8人获得“教学能手”称号。同时,聘请了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思锋教授、咸阳市“红色记忆博物馆”馆长魏德军、“全国三八红旗手”常亚琼等到校任教,示范教学,指导建设。学校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及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以老带新、薪火相传,建立集体教研制度,通过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校际交流培训、示范教学、课堂观摩等教研活动,切实提升了专兼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三是赛培并举,以赛促教。强化教师培训,制定了思政课教师培养规划,建立了校内培训、省内交流和国内研修相结合的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新进教师培训、骨干教师研修、集体备课教研,组织思政课教师到张载祠、赵梦桃纪念馆、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马栏革命旧址等地开展实践研学,让教育者先受教育,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努力做到“教研相长”。我校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行动,每年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能力比赛,思政课教师团队连续两年在陕西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公共基础课程组二等奖;思政课教师获第五届陕西高校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学校常态化开展以“集中备课、集中研讨、集中展示、集中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努力营造全校办好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专业课教师做好课程思政的“大思政课”厚德育人新格局。
——注重社会实践,凝心聚力唱响“主旋律”。学校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组建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等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把思政课堂搬到社区街道、田间地头等,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面向中小学校、社区、企业等,成立学生理论宣讲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用青年声音传递青年力量,引导学生在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中了解国情省情、社情民情,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学校连续6年荣获“双百工程”先进单位,获评2023年“三下乡”活动省级示范学校,团队成员指导的实践团队获评2023年省级优秀团队,多名成员获评省级先进个人。学校有多名思政课教师先后被聘为陕西省西咸新区高素质农民培训专家、国家教育部门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专家、咸阳市基层治理培训专家、陕西省青年讲师团成员、咸阳市青年讲师团成员。近5年来,学校思政课教师为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理论宣讲40余次。在柞水县职教中心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基地,选派思政课教师长期在柞水县职教中心担任指导教师,指导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组织“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开展一系列帮扶共建活动,努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守正创新,久久为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学校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在组织领导、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模式、社会实践等方面多维发力,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