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23-11《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认识武汉·大国工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药物现代评价方法》“课程思政”教学案
26
2023-09一、榜样教育法榜样教育法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通过宣扬典型人物及其事迹激起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感共鸣,使受教育者自发接受并学习、效仿榜样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从而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使受教育者真正实现由内而外转化的一种教育方法和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引导性、生动性和激励性特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更应该以榜样为镜,向榜样看齐,与榜样同...
26
2023-09一、课程思政之“道”课程思政要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必须教师“言传身教”,因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本身就是上行下效的思想传导过程,为了实现一个心灵对另一个心灵的影响,教师首先应该把课程思政上升到“道”的层面,即教师对课程思政具有坚定的信念,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意义。只有心存育人之“道”,才能精进教学之“术”。“道”是隐的,“术”是显的;道是内里的积淀和支撑,术是表面的呈现和方法。课程...
27
2023-05“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本质上是“群体本位”在协同育人领域表现出来的最高形式,能够助力课程思想政治提质增效,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通过架构“三师聚力主体圈”“三元融合课程圈”“三轮驱动课堂圈”,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图1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圈一、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三师聚力主体圈”面对当前“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意识薄弱、能力不强、协同性差这...
24
2023-05高职院校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必须以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为依托,多方主体联动,整合育人要素,将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贯通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各方面。一、实施“大协同”的联动育人体系,构建育人共同体,推进全员育人推进全员育人是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应有之义,全员育人重点在于契合高职院校发展目标,统筹思政部、学工部、团委、后勤、行政处室等各个部门,根据岗位设置及工作内容的不同分工和...
18
2023-0518
2023-05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教师将各类课程所蕴含的多样化的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的教育教学过程。从价值向度、行动向度、情感向度、制度向度等四个向度认识与把握课程思政的重要理念、行动坐标、情感指向与制度保障,是高职院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实践的基础与关键。一、价值向度:重在“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纲要》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18
2023-05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一)思政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引领者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本质是通过各类课程协同共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合唱”。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引领其他课程的教师共同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观。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体现在,首先,引领思想道德素养教育。思政课教师引导其他教师、尤其是一些来自校企合作企业的师资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养,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满足...
18
2023-05一、隐性教育原则坚持显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显著的特质和优势,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采用理论灌输的教育方式进行。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知识来源多样化、内容碎片化,便捷的网络传播使海量的信息交汇构成具有强大渗透性的网络意识形态,强烈冲击着以灌输方式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无法满足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
18
2023-05一、对标开发“三种精神”资源,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全国劳动人民一切幸福生活的源泉。将这三种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既是落实立德树...
热点链接
专题网站
部门直达
兄弟院校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 版权所有 陕ICP备060070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