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系统耦合的路径
发表时间:[ 2024年05月20日 16:19 ]    浏览次数:[ ] 分享到:

一、以行为文化培育“匠德”

行为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为高职师生教育教学管理和学习过程中的体现校园文化的实践行为。“匠德”是工匠精神的立身根本。“匠德”的培育主要表现为塑造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踏实勤奋、求真创新的心态,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端正的人格品行。首先,将工匠精神中的“匠德”融入就业教育,把匠人精神和专业领域的匠人素养等优秀品质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技能专注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持续发展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次,把“匠德”融入学生的职业规划,通过学校举办的“双创”大赛、就业指导课程、求职技巧课程,把学生相关专业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历史追溯融入其中,帮助学生理性认知职业世界,向大国工匠看齐,提高自身的职业情操和人格操守,自觉向有“匠德”的职业人转变。最后,高职院校行为文化中思政课程也是培育“匠德”的关键阵地。思政课程中的职业精神的培养和就业价值观的塑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需求,理性选择职业方向,恪守职业操守,把“匠德”融入职业观,做有利于社会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二、以制度文化培育“匠规”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要体现为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考核评价等,培育学生“匠规”意识需要借助校企合作这个平台,通过学习企业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实现学生职场人的身份转变。“匠规”是考核工匠精神的基本标准,集中体现了工匠的做人准则和行业底线,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严谨专注、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的“匠规”意识有利于学生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业底线,成为正直专业守规的职业人。当前,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平台为助力点,通过教育引导、制度完善和考核实践制度文化培育学生的“匠规”意识。首先,高职院校通过理论讲解的形式传授学生职场法律规范、规章制度、社会规则等,引导学生由大及小看清社会规则到职场规则的转变,深刻领会工匠精神的制度标准,并以此标准为目标,不断磨炼自身,提高觉悟,争做守“匠规”的工匠人。其次,制度完善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做的工作,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育人的各项管理机制,从工匠精神的制度标准出发,完善学生专业技能和思想品德的考核评价、反馈机制,为“匠规”的培育提供充足的养分。最后,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考核实践的优势,建立校企合作平台需要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社会、企业和学校共同适用的考核实践模式。通过高职院校各类技能大赛,把“匠规”的考核作为赛项的一部分,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把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奖评考核等制度,提升工匠精神的融入度,无形中提醒学生追求职业自由的同时要遵守法律法规之下的制度底线。此外,在校企合作平台中,企业的制度文化对学生“匠规”的培育更加深入、直接,企业通过各专业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更加全面地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融入“匠规”教育。学生在实习的岗位上首先要熟悉岗位职责,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融入企业文化的规章制度,企业实习管理评价反馈表是督促学生履行岗位职责,学习企业岗位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的有力抓手。

三、以精神文化培育“匠心”

高职院校精神文化集中表现为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学校精神文化的熏陶,精神文化也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匠心”是大国工匠敬业、爱业、乐业、创新卓越、追求极致的职业情怀,表现为工匠对职业的思想状态和情感依托。“匠心”的培育为“匠艺”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匠心文化是工匠精神的思想源泉。高职院校“匠心”的培育需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辐射作用,全方位渗透“匠心”意识。首先,高职院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显性载体,在校园横幅、宣传橱窗、建筑物大屏幕上张贴工匠精神相关标语,传播匠心文化,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学校工匠工作室,讲解大国工匠的“匠心”故事。其次,运用校园文化的隐性载体培育“匠心”文化,学校举办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身边的榜样前进的力量”活动,邀请大国工匠宣讲劳模精神;“弘扬劳模精神活动”,邀请劳模进课堂,指导学生技能大赛等,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岗位,尊敬职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情怀,在学生心里播下“匠心”的种子。最后,课堂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营造匠心文化。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把“匠心”文化融入其中,发挥教学活动的优势,开展匠心文化研讨交流,潜移默化的传递匠心文化。以精神文化培育“匠心”有利于高职院校弘扬工匠精神,发展学校专业文化,实现双赢。

四、以技艺文化培育“匠艺”

高职院校技艺文化是职业院校的特色,职业院校学生需要完成技能考核课程,技艺教学也是贯穿学习全过程。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校园技艺文化,实质是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匠艺”体现为工匠的专业技能掌握和专业技术的运用水平,具有专业的技术能力、娴熟的技术水平、稳定的技术操控力、灵活的技术转换力和卓越的技术开发力。在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匠艺”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磨砺专业理论知识,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教学优势,以技艺文化培育“匠艺”。首先,开展实训基地技能学习,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的教育培养模式下,强调实训实习的重要性,在技能实践过程中实现“匠艺”的融入。实训课程通过理论转化为实践,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技艺的理论知识,更加透彻感受专业技能对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提高对“匠艺”的领悟力。其次,设立大国工匠工作室,打造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邀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走进课堂,参与指导学生技能大赛、毕业设计、就业指导等,展现精湛的技艺,让学生从内心佩服工匠的高超技艺,并勉励自身不懈努力,精益求精,追求“匠艺”精神。最后,开展文化技艺传承社团。学校开设多个优秀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聘请麦秆画非遗传承人担任学校麦秆画社团的技术技艺指导老师,每周定期开展学习制作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享受乡土艺术之美,同时在“麦秆画”材料的收集、处理、加工、剪贴等工艺中体验到技艺传承、创新的喜悦,深刻体会“匠艺”内涵。

节选自《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上一条:职业教育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下一条: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本站自:2018-1-1起IP访问量次, 当前在线人数0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 2019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一号    电话:029-33732500  33732444  33732000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06007066号-1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