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职业教育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发表时间:[ 2024年05月27日 16:24 ]    浏览次数:[ ] 分享到:

一、贯彻系统理念:树立教育、科技、人才协调发展的“大职教观”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成长的核心,独立自主创新必须依赖高精尖技术型人才,而职业教育育人的宗旨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新时代下要树立“大职教观”,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统筹职业教育、科技、人才协调发展,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蝴蝶效应。因此,要以宏观为指导、中观为融合、微观为主体三个维度系统性予以推进,通过统筹规划、协同配合、深融互通,为新质生产力的成长筑牢根基。

从宏观看,要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打造中国化职业教育、科技、人才三向驱动的国家治理体系。首先,更进一步明晰三者的职能分工和战略定位,通过制定国家纲领性政策,最大化发挥三大战略一体化构建的聚变效应;其次,加快建立三要素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职业教育、科技、人才内部要素互相积极流动的绿色通道;最后,深入贯彻落实监督反馈机制。减少三要素发展过程中的摩擦、收集三要素发展结果的质性反馈、实现三要素良性协同发展。从中观看,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中的龙头作用。职业教育是高质量复合型技能人才的筛选器,更是科技创新和人才提质的交汇点,在实现技术强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一,要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鼓励行业翘楚企业建立区域性、全国性职教集团,推行实体化运作。第二,积极探索中国式学徒制,引导企业设立合理比例的学徒岗位。第三,丰富职业学校办学质态。职业学校要积极与优质企业展开多边合作,利用技术助力企业发展,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器、产学研究室,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从微观看,第一,职业院校要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双师型”教师准入和考核标准,按照职校师生比例合理配齐专业教师,落实教师定期到岗实践、推进岗位互换流动相结合、校企互联互聘互训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第二,改进教材与教学内容。完善“岗赛课证”“工学一体化”“1+X”综合育人机制,根据时代发展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开发系统化、模块化实训课程体系,将新工艺、新技术、新典范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第三,更迭教学模式与方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职业教育的指导,推进“大职教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工厂。推进现代科学技术与职业教育深融交叠、学分制和技能制管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技能比赛、社会实践。因此,通过构建“大职教观”作为协调多主体的战略理念,加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二、贯彻工匠精神:加强职教品牌建设振兴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国家立身之本、经济之源,振兴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适应当今世界科技和产业变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底蕴。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培养工匠精神,发挥职教引擎实体经济的作用。第一,提升职教品牌吸引力。通过推动新技术走进课堂,促进高新科技与传统工艺有机结合,打造一批示范院校、培育一批有技术、有知识、有素养的工匠人才。第二,提升师资引领力。深化“双师型”制度,打造德艺双馨的职教师资队伍,进一步建立完善职校教师到企实践制度,支持专业教师申请和评聘多个职务资格和资格证书,支持职校向外聘请高技术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第三,提升毕业生就业胜任力。要坚定不移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勇于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教学,以及实习实训模式。支持师生走向一线探索实践,鼓励企业参与学校模块化管理、不断完善和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教运行机制。为新时代实体经济振兴、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品牌支撑。

三、贯彻对外开放:加快跻身职业教育世界强国之列

培养高精尖技术型创新型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法宝。复合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链接国际,聚合全球创新力量。在当下“局部全球化”和“教育脱钩”的大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存在的隐形壁垒仍然突出。因而要采取更为主动的战略,使我国跻身职业技术世界强国之列。首先,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强化职校与地方政府、院校、领先企业的深度合作,联合国外办学组织或机构布局建设办学点,培养本土化和国际化技术复合型人才。其次,坚持贯彻“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开展国际合作,将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引进来”,让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念“走出去”,开展“一带一路”国际技术、国际产能、人才交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最后,完善对外开放质量保障机制。质量是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生命所系。要建立国际企业主动帮扶支持的运行机制,职校结合自身发展所需适时优化国际合作形式,深化与国外中资企业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共赢;建设国别化职业教育智库,深入研究合作国的职业教育法律、经济、产业、文化等,根据国别国情差异化办学,为职业教育走出去跻身世界强国提供智力支撑。

四、贯彻一体创新:以“产学研用”孕育高质量工匠人才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规律、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抉择。创新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创新强则国家强,反之则弱。当今时代,需要以创新引领职业教育新发展格局。只有重新审视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两者的逻辑内涵,方能推动职业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因此,培养造就新兴产业和未来性战略产业的拔尖型创新型人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具体而言,一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建立和完善适应产业一线发展需求的学习和培训体系,围绕产业转型和升级培养一批掌握新兴技术、了解产业运作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打通职校、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沟通壁垒,切实推进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不断创新完善产业链、科技链、人才链各领域相互驱动的人才培养生态。三是布局产业技术研发体系。以前沿技术为主攻方向,部署一批战略性、未来性技术研发项目,完善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产业研发体系。

(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


上一条: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向选择
下一条: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系统耦合的路径

本站自:2018-1-1起IP访问量次, 当前在线人数0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 2019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一号    电话:029-33732500  33732444  33732000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06007066号-1     

网站二维码